<ul id="d5qjk"></ul>

    module file (../../search/module/SearchForm.php) not exist
    圖片
  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·長城篇|續(xù)寫400多年前的親情故事——河北秦皇島長城沿線采訪記
    作者:管理員    發(fā)布于:2023-12-1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  河北秦皇島與浙江義烏,兩地相隔近3000里,卻因為長城,有了難以割舍的血肉聯系。

    四百多年前,一支由義烏將士組成的軍隊遠離家鄉(xiāng),在名將戚繼光的帶領下修筑薊鎮(zhèn)長城,長期堅守在從山海關到居庸關西的敵臺。他們以敵臺為家,繁衍生息,后在長城腳下發(fā)展出許多義烏兵后裔聚居的村落,僅秦皇島域內現存的義烏兵后裔村落就達150多個。近年來,兩地以長城為媒,續(xù)寫400多年前的親情故事。

    板廠峪長城景色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

    2009年3月,在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(qū)駐操營鎮(zhèn)城子峪村北部的山中,長城保護員張鶴珊探尋到一座清代墳塋,石碑上依稀可見“明故顯考 駱公之墓”“原籍浙江金華府易武縣”等字樣,立碑時間為“乾隆十六年(1751年)”。據專家考證,“金華府易武人”即是“金華府義烏人”,當初義烏兵大多為文盲,“易武”為誤寫。

    時任義烏市志編輯部主編的吳潮海說,義烏兵參與修筑長城在史書上記載的并不多,但在修訂義烏市志搜集資料過程中,工作人員發(fā)現義烏兵至少參加了3處長城的修筑:山海關老龍頭、董家口長城和金山嶺長城。這些文史資料再一次佐證了義烏兵古墓的推論。

    從2010年開始,在兩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,大批長城沿線的義烏兵后裔前往浙江省義烏市尋根。

    義烏兵后裔駱瑞豐說:“我們駱家沒有家譜,小時候常聽父親說,祖輩是駐守駱家樓的,老家在浙江義烏?!?010年,駱瑞豐受邀到義烏尋根,受到義烏市下駱宅村村民的歡迎。

    長城為媒,血濃于水。10余年來,兩地的民間交流互訪從未間斷。2014年,義烏市江東街道許宅村許忠燈與同村許氏代表許仍君、許貞益等一行11人,專程來到秦皇島市海港區(qū)駐操營鎮(zhèn)板廠峪村送新的《許氏宗譜》,正式將板廠峪村的許氏義烏兵后裔登載入冊。

    長城沿線的村莊,至今還保留著400多年前的習俗。長城沿線山坡上,遍地長著桲欏樹,樹葉寬大柔軟、清香無毒。據史料記載,古代守城義烏兵就地取材發(fā)明了桲欏葉餅:高粱米磨成面糊在桲欏葉上,包上餡蒸熟,既方便又美味。當地逢節(jié)“逛城樓”、吃桲欏葉餅的習俗,一直沿襲至今。目前,桲欏葉餅等美食被長城沿線的義烏兵后裔不斷改進工藝,并被打造成特色名吃,帶動大量就業(yè)。

    不僅如此,長城文化,正成為不少長城沿線義烏兵后裔發(fā)展創(chuàng)業(yè)的寶貴資源。

    板廠峪村在長城邊上,是許國華的出生地。他從小就聽家里老人講,祖先是隨戚繼光北上守長城的浙江義烏兵。1954年出生的許國華年輕時開過煤礦,2000年煤礦關停后,自費包山、護林、發(fā)展旅游,修復當地倒塌的明長城,當起了長城保護員,并在長城腳下發(fā)現了石雷、石炮和沉睡數百年的長城磚窯遺址。

    許國華說:“我一直對長城有獨特的感情,有責任保護好祖輩修筑的長城?!?/font>

    許國華自費建起一座展館,收集來自民間的長城防御兵器、火銃、長城文字磚、記事碑等1300多件文物,交由文物部門指導和管理。他定期巡護長城,還錄制講述長城文化和故事的視頻,目前在微信公眾號上已發(fā)布上百期。兒子許建峰子承父業(yè),梳理多年積累的長城文字、圖片資料,也當起了長城宣傳員。

    許國華修建的長城文化展館。(許國華攝)

    今年10月23日,許建峰帶著兒子許野到義烏市江東街道許宅村祭祖,這是24歲的許野第一次到浙江義烏。許野頗有感觸地說,自己的先輩從南方來北方戍邊、修筑長城,自己的爺爺許國華和父親都為保護長城努力著。作為義烏兵后裔,更明確了自己的責任——繼續(xù)保護長城,讓更多人愛上長城。(記者張濤、郭雅茹、秦婧)

    腳注信息
   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2015-2020 山海關人民醫(yī)院  冀ICP備16000027號-1
    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,成人午夜免费无码福利片,亚洲v欧美v国产ⅴ综合v,久久免费精品18

      <ul id="d5qjk"></ul>